作者:股票配资网更新时间:2025-10-22点击:119
<股票配资网>越聪明越易亏?A股散户超70%亏损,真相究竟是什么?股票配资网>

开篇:为什么越“聪明”的人,炒股越容易亏?
打开炒股软件,满屏都是“抓涨停技巧”“主力资金追踪”“热点板块速报”,评论区里总有人晒出“单日盈利10%”的截图,看得人心痒痒。可现实是,多数人跟着操作后,要么追高被套,要么割肉离场。2025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显示,A股散户亏损比例超过70%,其中频繁交易、追热点的投资者亏损幅度平均达25%。
我认识个老股民老周,以前天天研究K线图、听财经大V荐股,元宇宙火的时候冲进去,固态电池概念起来又换仓,一年下来手续费交了好几万,账户本金却缩水近40%。后来他索性放弃“折腾”,用一套看似“笨”的方法操作,两年下来反而赚了30%多。
这背后藏着一个被忽视的真相:股市里的短期波动充满随机性,再聪明的人也没法精准预测;但长期趋势有迹可循,用简单、机械的策略反而能避开陷阱。那些号称“精准抄底逃顶”的技巧,大多是事后诸葛亮;而真正能稳定盈利的方法,往往简单到让人难以置信——就像巴菲特说的,“投资不需要超高智商,只需要理性和纪律”。
接下来要说的四步方法,不用盯盘、不用分析财报、不用追热点,普通人花半小时就能学会,关键在于执行到底。它不能让你一夜暴富,但能帮你在市场里稳稳赚钱,慢慢靠近财富自由。
第一步:选“不会死”的标的,把风险锁死在源头
炒股亏钱的第一原因,不是买贵了,而是买错了——选了那些看似热闹、实则根基不稳的“杂毛股”,要么踩雷退市,要么一路阴跌。2025年注册制全面落地后,A股上市公司突破5000家,每年都有几十家公司退市,盲目选股无异于闭眼摸奖。
“笨方法”的第一步,就是放弃“选牛股”的幻想,专挑“不会死”的标的。这类标的有两个最明显的特点:一是受政策支持、刚需性强,就算经济波动也能稳定经营;二是盘子大、资金关注度高,不会随便暴涨暴跌。具体分两类,普通人闭着眼选都不会错:
宽基指数ETF:买下整个市场的“稳赚门票”
指数ETF是把一篮子股票打包成的基金,比如沪深包含了A股规模最大、盈利能力最强的300家公司,创业板ETF涵盖了最具成长性的创新企业。买ETF相当于买下了一个板块甚至整个市场,只要中国经济在增长,这些指数长期必然上涨。
有人会问:“ETF涨得慢,不如个股赚得多?”但数据不会骗人:2020年到2025年,沪深累计涨幅达68%,而同期超过80%的个股涨幅低于这个数,还有近20%的个股跌超30%。更关键的是,ETF永远不会退市,也不会出现“踩雷”风险,对于没时间研究股票的人来说,这是最省心的选择。
选ETF不用挑花眼,记住三个“首选”就行:
- 沪深:覆盖金融、消费、制造等核心行业,适合追求稳健的投资者;
- 中证:包含中型企业,成长性比沪深300强,波动稍大但长期收益更高;
- 创业板ETF:聚焦科技、医药等创新领域,适合能承受一定风险、想赚更多的人。
买的时候注意,别选那些名字里带“行业”“主题”的ETF,比如新能源ETF、AI ETF,这类ETF受单一行业影响大,波动剧烈,不符合“稳”的核心要求。
高股息龙头股:拿分红的“现金奶牛”
如果想比ETF收益高一点,又能接受稍微多一点的研究,可以选高股息龙头股。这类公司都是行业里的“老大”,比如家电行业的美的、白酒行业的茅台、银行行业的工行,每年都能稳定分红,就像家里养了头“现金奶牛”。
选高股息龙头股有两个简单标准,用炒股软件就能查到:
1. 连续5年分红:打开公司“财务数据”,看“分红融资”一栏,必须连续5年都有分红,说明公司盈利稳定,不是偶尔大方;
2. 股息率大于3%:股息率=每股分红/股价,大于3%意味着每年的分红收益比银行定期存款还高,就算股价不涨,拿分红也划算。
2023年有个数据很有说服力:某机构统计了A股连续10年分红的50家龙头股,过去5年平均涨幅达92%,年均分红率4.1%,比沪深的收益还高15个百分点。而且这些公司抗跌性极强,2022年市场大跌时,它们的平均跌幅只有12%,远低于市场25%的跌幅。
这里要避开一个坑:别买“高股息陷阱”股。有些公司股价大跌导致股息率被动升高,但其实盈利已经下滑,比如某些连年亏损的钢铁股,看似股息率超5%,实则随时可能停止分红。最简单的辨别方法是看“净利润增长率”,近3年必须是正的,确保公司有持续分红的能力。
选好标的后,下一步就是“怎么买”。记住:标的选对了,买的时机和方式不对,照样赚不到钱。
第二步:“金字塔买入法”,越跌越买摊成本
普通人买股票最容易犯的错,就是“一把梭哈”——看到行情涨了,生怕错过机会,把所有钱都投进去,结果一买就跌,被套在山顶;或者看到跌了,不敢下手,眼睁睁看着行情涨上去,追悔莫及。2025年4月的中特估行情中,很多散户就是满仓追高,结果一周亏了20%,直接心态崩了。
“笨方法”的第二步,是用“金字塔买入法”分批买,彻底解决“买在高位”的问题。这种方法的核心逻辑是:市场永远有波动,没人能精准抄底,所以先少买一点,跌了再补仓,摊低平均成本,涨了也有仓位,不会踏空。
具体操作分三步,拿10万元本金举例,不管买ETF还是龙头股,都能套用:
第一步:建底仓(3-5成仓),先占位置
底仓就是第一次买入的仓位,占总资金的30%-50%。比如10万元本金,先买3万-5万元的标的。建底仓的时机不用等“最低点”,只要满足两个条件就行:
1. 标的本身没问题:之前选的宽基ETF或高股息龙头股,基本面没变化;
2. 市场不是极端高位:比如沪深300的PE分位值低于50%(PE分位值在支付宝、同花顺里都能查到,代表当前估值比过去多少年便宜)。
有人会问:“要是买了之后涨了怎么办?”涨了更好,底仓已经赚钱了,说明方向对了,后面可以慢慢补仓。要是买了之后跌了,也别慌,这正是金字塔买入法发挥作用的时候。
第二步:补仓(3成仓),跌下来捡便宜
补仓的原则是“越跌越买”,但不是随便跌一点就补,得有明确的触发条件,避免频繁操作。通常有两个标准,满足一个就行:
1. 价格跌10%补一次:比如底仓买的ETF是3元/份,跌到2.7元就补3万元(总资金的3成);
2. 估值跌10%补一次:比如沪深300的PE分位值从40%跌到36%,也可以补仓。
补仓的金额比底仓少,比如底仓买了5万,补仓就买3万,这样就算继续跌,也还有资金可以操作,不会弹尽粮绝。2022年市场大跌时,我一个朋友用这种方法买沪深,从4.5元跌到3元,补了两次仓,平均成本降到3.8元,2023年涨到4.2元就解套赚钱了,而那些一把梭哈的人,直到2024年才解套。
第三步:加仓(1-2成仓),确认趋势再用力
加仓是最后一次买入,占总资金的10%-20%,只有在行情确认上涨时才用。触发条件也很简单:
1. 价格回到底仓买入价之上:比如底仓3元买的,涨到3.1元,说明下跌趋势可能反转;
2. 成交量放大:连续3天成交量比之前多30%以上,说明有资金进场,行情可能持续。
加仓的金额最少,比如只剩1万-2万元,就算判断错了,损失也不大。这样一来,整个买入过程形成一个“金字塔”形状:底部宽(底仓)、中间稳(补仓)、顶部窄(加仓),既控制了风险,又不会错过上涨机会。
这里有个关键提醒:千万别“倒金字塔”买入——涨了反而加仓,跌了不敢买。2025年人工智能行情中,很多人3元买了AI ETF,涨到3.5元加仓,涨到4元再加仓,结果跌到3.2元就亏了,这就是典型的追涨,违背了“笨方法”的核心逻辑。
买完之后,就到了最考验人的环节:拿住。很多人不是买错了,而是拿不住,赚一点就卖,亏一点就慌,最后白忙活一场。
第三步:“双止盈+不止损”,守住利润不慌神
炒股赚钱的核心是“赚的时候多赚点,亏的时候少亏点”,但普通人往往反过来:赚5%就赶紧卖,生怕利润跑了;亏20%却死扛,盼着能回本。2025年有个统计,散户平均持股时间不到3个月,而能赚大钱的股票,往往需要持有1年以上。
“笨方法”的第三步,是用“双止盈+不止损”的规则来管仓位。这不是说跌了不处理,而是用更理性的方式代替“情绪化操作”,既能保住利润,又能避免被洗出局。
先说说“双止盈”:两种方法,总有一款适合你
止盈就是“落袋为安”,但止盈太早会踏空,止盈太晚又会让利润回吐。“双止盈”是把“目标收益止盈”和“估值止盈”结合起来,既看赚了多少钱,又看市场贵不贵,双重保险更靠谱。

1. 目标收益止盈:给新手的“傻瓜标准”
新手不知道怎么看估值,就用最简单的目标收益止盈:ETF定20%-30%,高股息龙头股定30%-50%,达到目标就卖一半,剩下的一半继续拿,万一涨得更多呢?
比如买沪深,本金10万,涨到12万(20%收益),卖5万,拿回一半本金,剩下的5万继续持有。这样就算后面跌了,至少已经赚了2万,心态会很稳;如果继续涨,剩下的5万还能赚更多。2020年到2021年,沪深涨了28%,用这种方法止盈的人,既保住了大部分利润,又没错过后续的小涨幅。
目标收益别定太高,比如非要等赚50%才卖,很可能等到行情回调,收益从40%跌到10%,反而白等一场。巴菲特说过,“模糊的正确比精确的错误更重要”,20%-50%的收益目标,刚好对应A股3-5年的牛熊周期,大概率能等到。
2. 估值止盈:给进阶者的“理性标准”
如果想更精准一点,就用估值止盈。宽基ETF看PE分位值,高股息龙头股看PB分位值(市净率分位值),超过70%就止盈越聪明越易亏?A股散户超70%亏损,真相究竟是什么?,低于30%再买回来,形成“高卖低买”的循环。
PE分位值怎么看?打开支付宝,搜“沪深”,点“估值分析”,就能看到当前PE分位值。比如2021年沪深300的PE分位值超过80%,这时候止盈,就能躲过2022年的大跌;2022年PE分位值跌到20%,再买回来,2023年就能赚20%以上。
高股息龙头股为什么看PB分位值?因为这类公司资产雄厚,PB分位值更能反映估值高低。比如银行股,PB分位值低于30%就是低估,高于70%就是高估,按这个标准操作,胜率能超过80%。
止盈的时候最好分批卖,别一次性清仓。比如收益到20%卖30%,到30%再卖30%,剩下的40%看估值,估值超70%就全卖。这样既能保住利润,又能避免卖早了踏空,非常灵活。
再说说“不止损”:不是死扛,是有条件的“熬”
“不止损”是“笨方法”里最反直觉的一点,但前提是“标的选对了”——你买的是宽基ETF或高股息龙头股,不是垃圾股。这类标的长期必然上涨,短期下跌只是波动,死扛最终能回本,甚至赚钱。
2018年沪深300跌了25%,2022年又跌了21%,但如果没止损,到2025年不仅回本,还能赚40%以上。而那些在2022年大跌时止损的人,后来想再进场,要么不敢买,要么买在高位,反而亏得更多。
但“不止损”有两个绝对不能碰的红线,碰了就是真的“死扛”:
1. 标的基本面变了:比如买的龙头股连续两年亏损,或者被ST了,这时候必须止损,不管亏多少;
2. 仓位太重扛不住:如果一开始就满仓,跌20%就亏了一大半,心态很容易崩。但用金字塔买入法,最多只投8成仓,跌20%也只亏16%,完全能扛住。
有人会问:“要是跌了一年还不涨怎么办?”这时候可以用“分红再投”来降低成本。比如买的高股息龙头股,每年分红4%,把分红的钱再买成股票,成本会越来越低,就算股价不涨,持股数量多了,下次涨起来赚的也更多。2015年到2020年,有只银行股股价没涨,但靠分红再投,5年下来收益也有30%。
买对了、买好了、拿住了,最后一步就是管好钱,别让贪心毁了一切。很多人前面都做对了,但因为资金管理不当,要么错失机会,要么一夜回到解放前。
第四步:“闲钱+分仓”,把心态稳住才能赢到底
炒股最后拼的不是技巧,是心态;而心态的根基,是资金管理。2025年有个调查,亏损的散户里,60%用了“急用的钱”炒股,40%满仓一只股,这些人一旦遇到行情波动,很容易慌不择路,做出错误决策。
“笨方法”的第四步,是用“闲钱炒股”和“分仓持有”来稳住心态,这是长期盈利的保障。就算前面三步都做对了,这一步错了,也很难赚到钱。
先管好“钱”:只用“5年不用的闲钱”
“闲钱”的定义很明确:未来5年不会用来买房、结婚、养老、看病的钱。为什么是5年?因为A股牛熊周期一般是3-5年,用5年不用的钱,就算短期被套,也能熬到牛市解套赚钱,不会因为“急用钱”而割肉。
我有个同事,2022年用准备买房的钱炒股,结果跌了20%,刚好要交首付,只能割肉卖了,亏了8万,后来房价涨了,股票也涨了,两头受气。而另一个朋友,用5年前存的10万闲钱炒股,2022年跌了25%也没慌,2023年就赚回来了,2024年又赚了20%。
怎么判断是不是“闲钱”?有个简单的测试:如果这笔钱亏了50%,你会不会睡不着觉?如果会,就不是闲钱,绝对不能进股市。股市里最可怕的不是亏钱,是因为亏钱影响了正常生活,心态崩了之后开始乱操作,越亏越多。
还有个禁忌:绝对不能加杠杆。借钱炒股、用信用卡炒股、融资炒股,这些都是“自杀行为”。2021年牛市末期,很多人加杠杆炒股,结果行情大跌,不仅亏光本金,还欠了一屁股债,有的甚至跳楼自杀。杠杆就像兴奋剂,涨的时候赚得多,但跌的时候也会死得快,普通人绝对碰不得。
再管好“仓”: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
“分仓持有”不是让你买十几只标的,而是把资金分成2-3份,买不同类型的标的,分散风险。比如10万闲钱,可以这样分:
- 5万买沪深:稳扎稳打,保住基本收益;
- 3万买中证:追求成长性,赚更多收益;
- 2万买高股息龙头股:拿分红,增加现金流。
这样搭配的好处是:不管市场风格怎么变,总有一款能赚钱。2023年是大盘股行情,沪深涨了15%;2024年是中小盘股行情,中证涨了20%;2025年震荡市,高股息龙头股分红+股价上涨,赚了12%。如果只买一种,很可能某一年没收益,但分仓之后,每年都能有稳定盈利。
分仓要避开“伪分散”:比如买了5只白酒股,看似分仓,其实都属于消费板块,白酒跌了全都跌,起不到分散风险的作用。真正的分散是“跨板块”“跨类型”,比如ETF和个股搭配,金融和消费搭配,这样才能真正对冲风险。
还有个小技巧:留10%的现金在手。这笔钱不用买任何标的,放在货币基金里,等市场大跌的时候用。比如2025年4月市场突然跌了10%,就用这笔现金补仓,跌得越多补得越多,等反弹的时候就能赚更多。这笔钱就像“救火钱”,关键时候能救急,也能提高收益。
答疑:这些问题,新手最容易问
1. 这个方法真的能“几乎100%获利”吗?
不是说每次操作都赚,而是长期坚持下来,90%以上的概率能赚。A股过去30年,不管经历多少大跌,最终都创新高了——1996年跌到512点,2007年涨到6124点;2008年跌到1664点,2015年涨到5178点;2022年跌到2863点,2025年又涨到4000点以上。
这个方法的核心是“拥抱长期趋势”,只要中国经济在增长,企业在赚钱,指数和龙头股就会涨,你就能赚钱。当然,前提是你选对标的、分批买入、理性止盈、用闲钱炒股,要是中途乱改规则,比如追热点、加杠杆,那肯定赚不到。
2. 多久能实现“财富自由”?
财富自由不是“赚一个亿”,而是“被动收入能覆盖生活开支”。假设你每个月花5000元,一年花6万元,要是你的股票每年能赚6万元股票最稳的赚钱方法,就算财富自由了。
按这个方法,长期年化收益能达到10%-15%。如果你有50万闲钱,年化12%,每年能赚6万,刚好覆盖开支;要是有100万,每年能赚12万,不仅能覆盖开支,还能存点钱;要是从10万开始,每年加2万,15年后也能到100万,实现财富自由。
别想着“一夜暴富”,财富自由是慢慢熬出来的。巴菲特90%的财富是60岁以后赚的,就是靠复利滚出来的。这个方法就是让你搭上“复利的快车”,越往后赚得越多。
3. 没时间盯盘,能用好这个方法吗?
完全可以,这个方法就是为“没时间盯盘的人”设计的。选标的花半天,买入的时候按金字塔法,每月看一次就行;止盈按目标收益或估值,达到了就卖,不用天天看;分仓之后,更不用管了。
我有个朋友是程序员,每天加班,就用这个方法炒股,每月只花10分钟看一下估值,两年下来赚了28%,比那些天天盯盘的人赚得还多。反而天天盯盘的人,容易被短期波动影响,乱操作亏钱。
4. 现在市场这么高,适合开始吗?
不管市场是高是低,都能开始,因为金字塔买入法就是“越跌越买”。如果现在市场估值高(比如沪深300 PE分位超70%),就先建3成底仓,跌了再补;如果估值低(PE分位低于30%),就建5成底仓,跌了继续补。
2021年市场高位的时候,有人问能不能开始,我让他先建3成仓,2022年跌了补仓,2023年就赚了;2022年市场低位的时候,有人问能不能开始,我让他建5成仓,后来涨了,也赚了。关键不是“什么时候开始”,而是“开始之后能不能坚持”。
结尾:炒股最大的敌人,是你自己
说了这么多,其实这个“笨方法”就四句话:选宽基ETF或高股息龙头股,用金字塔法分批买,按双止盈规则卖,用闲钱分仓持。简单到小学生都能看懂,但为什么只有少数人能赚到钱?
因为大多数人败给了自己的“贪心”和“恐惧”:看到别人追热点赚了,就忍不住跟风;看到自己的股票跌了,就慌得割肉;赚了一点就想赚更多,亏了一点就怕亏更多。就像2025年的人工智能行情,很多人放弃了自己的策略,追高AI股,结果亏了30%,而坚持用“笨方法”的人,虽然没赚那么多,但稳稳赚了15%。
股市里没有“捷径”,那些看似“笨”的方法,其实是最聪明的选择。因为它顺应了市场的规律,避开了人性的陷阱。你不用和主力博弈,不用和市场较劲,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,时间自然会给你回报。
最后想问一句:你之前炒股亏过钱吗?是因为追热点、加杠杆,还是因为拿不住?你觉得这个“笨方法”能坚持下来吗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,咱们一起交流,慢慢变富。